第一,适度举债可以缓解发展中国家资本不足的问题,而如果外债规模过于庞大就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阿根廷的清偿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贸易形势。如果借债用于提高生产力,便可以形成良性循环、避免债务危机,而阿根廷和许多新兴经济体的问题在于贷款大多用于消费而不是投资,对提高生产力帮助不大。
第二,阿根廷长期采用“进口替代”政策,虽然政府的保护使得本国企业免受冲击,但也导致阿根廷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农产品出口占据阿根廷外贸的大半江山,一旦国际农产品行情不乐观,将严重影响阿根廷的创汇能力,这轮汇率波动的诱因之一也是今年阿根廷大豆减产严重。
第三,金融开放程度要适国情而定,阿根廷在历史上的做法太过激进。上世纪90年代采取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对金融市场几乎不加监管,金融危机后又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马克里政府取消外汇管制后,让国际上投机的“热钱”可以自由出入,盲目追求金融开放而对投机资本不加防备只会加剧金融市场的风险。
另一方面,外汇的自由流通也让许多阿根廷人习惯把资产储蓄在国外账户,本国居民资产并不能帮助阿根廷促进投资和提高生产,这也是阿根廷不得不依靠外债来拉动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