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0日报道(文/邓媛)今年2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在美国《世界邮报》网站和《华盛顿邮报》刊发的文章中写道,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争夺全球领导权所展开的竞争不同,如今中美两国都在尽量避免承担过多的国际责任。由于中美两国都不愿承担全球领导权,20世纪美苏之间爆发的那种涉及各个领域的全面冷战就不太可能发生。
如果照此看法,另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所谓“金德尔伯格陷阱”(维护世界体系稳定的领导国不愿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贡献力量,全球体系陷入衰退乃至爆发世界大战)会否成真?当下的中美关系到底有怎样的特点?崛起中的中国如何平衡责任、担当和自身能力?带着这些问题,参考消息记者日前专访了阎学通院长。
2月9日,由中国优惠贷款援助、上海建工集团承建的斯登特朗-格罗奇马湄公河大桥正式开工,这是中国在柬埔寨建设的第8座大型桥梁。图为柬埔寨首相洪森(前右)出席开工仪式。(毛鹏飞 摄)
中美“和平竞争”可避免冷战
《参考消息》:您曾说“即便特朗普想对中国发动一场冷战,他也已经失去了这样做的能力”,所以您对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整体上是比较乐观的吗?
阎学通:我认为冷战发生的可能性小并不意味着我对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乐观。比较苏联在冷战时期的崛起速度和中国在冷战后的崛起速度,我们可以发现,苏联当时的崛起速度比中国快,也就是说冷战并不必然不利于中国崛起,没有冷战也不必然有利于中国崛起。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