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援助见真情
斐济是一个拥有300多个岛屿的南太平洋岛国,约有88万多人口。自1975年建交以来,中斐关系稳步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据悉,目前中国已为斐济实施了17个成套项目,11个技术援助项目,4个优惠贷款项目,27个物资援助项目等等,有力地促进了斐济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斐济政府和人民的交口称赞。
中国驻斐济大使馆经商参赞处一秘张波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双方建交以来,中国就开始向斐济提供无私真诚的援助。特别是2006年后,西方社会对斐实施全面制裁。这时中国患难见真情,政治和经济上给予斐大量急需的支持和援助,成为当时困难重重的斐济的一个主要官方援助来源,帮助其挺过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中斐友好深入人心的双边关系格局逐渐形成。
据张波涛介绍,中国援助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卫生、体育、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包含成套项目、技术合作、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形式。
他强调,“中国对斐济的援助是全方位、立体式的,也是急需的、慷慨无私的,深得受援国的喜爱”。中国援助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这也是现阶段中国援助有别于西方国家援助之处。中国对南太岛国的援助有其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西方国家不应对中国援助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应该为中国援助点赞。
授人以渔 利在民生
目前,中国在斐济实施的许多项目发挥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切实造福于斐济百姓,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今年1月份,中国援助约1490万美元修建的斯丁森桥和瓦图瓦卡桥竣工通车,正是两国友谊与合作的有力见证。中国援斐菌草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累计提供了近千亩巨菌草种苗,结束了斐济不能生产食药用菌的历史,缓解了斐济旱季畜牧业饲料缺乏的难题。
张波涛表示,中国在斐济的援助项目很多是无偿援助。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指导下,还为受援国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以这次修建两座新桥为例,在为期18个月的施工期间,中方共派了40个工人,而雇用的斐济工人总数达600人次。斐济工人与中国同事并肩作战,学会了很多建筑行业的技术,增强了谋生的本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中国工人抢了当地人饭碗的不实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