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驻内罗毕记者王小鹏6月9日报道 1976年,作为中非友谊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强有力见证,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建成通车。41年后,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十大合作计划”的重要早期收获,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于5月31日举行通车仪式并投入运营。
相距近半个世纪的两条铁路在建设背景等方面差异甚大,但是都体现了中国和非洲国家跨越大洋的真挚情谊。
6月1日,一列旅客列车停靠在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西站,准备驶向首都内罗毕。(摄影 孙瑞博)
中国在非洲划下两条线
坦赞铁路北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南至赞比亚中央省的新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
坦赞铁路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援外建设项目之一,1970年动工,1976年建成通车。此后,中国政府一直以技术合作的形式对铁路运营进行协助。
为建设坦赞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约100万吨。修建期间,中国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5万多人次参与建设,高峰期间约有1.6万中方人员在现场施工。
蒙内铁路全长约480公里,设计客运时速每小时120公里,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管理的国际干线铁路,总造价约38亿美元。蒙内铁路2014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5月底建成通车。参与该项目的中方人员达2800多人,其中很多是80后、甚至是90后的年轻人。